第120章 努力拼搏_无论魏晋
笔书小说网 > 无论魏晋 > 第120章 努力拼搏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20章 努力拼搏

  就在北方的幽州冀州努力开发运营时,南边却越加混乱。

  王弥和石勒这两个盘踞腹地的乱党本来是一起准备抵抗北方魏瑾的。

  可等了二月份,这靴子还是没有落下来,北方反而搞起了轰轰烈烈的建设,一点没有南下收复失地的意思。

  两人神经紧绷了两个月后,便各自看对方不顺眼起来。

  毕竟北方不好打,南方也是个势力也很大,西边是匈奴人,两人都发现,如今好捏且能捏的柿子,好像就是对方了。

  他们相互试探后,石勒虛情假意地表示愿意认王弥做老大,还助攻伐四方,王弥觉得这个手下可以,就不再戒备,在对方邀请一起喝酒时,直接去了。

  然而这是一出鸿门宴,且没有项伯来帮着挡,被石勒当场斩下首级,部众都被吞并。

  在吞并王弥后,石勒一下成为东边最大的叛乱势力。

  他先前几次输给北方,觉得这边惹不起,便去了淮河一带,想要南下,打下自己的一片江山。

  同时,他的给北方渤海公魏瑾去信,表示愿意降服于北方,只求一容身之处。

  他的谋士张宾带信前去——说是准备亲自去探探北方的虚实。

  312年的早春很冷。

  但各路玩家却是激情澎湃,背后的团队也是各种招术尽出,就想搞点大新闻,但也有很多云玩家质疑:在从头开始,没有大量人力物力的支持下,这么一年时间,能搞出什么来?

  对此,狗策划依然高傲,没有一点给解释的意思。

  魏瑾当然知道在这点时间里搞不出多大的规模,但她要的本就不是多厉害的城市,而是要在这时间里,盘活整个北方的经济。

  工业化最需要的除了原料,就是市场。

  中国古代的天赋树被压制的厉害,厌商倦工的思想根植在文化之中,让为官者的目标一直是定在农业上,平时的事情就是劝农劝桑,只要治下按时交税,不起事,不折腾,就算是最高的标准。

  他们对推广技术的兴趣非常小——蔡伦改进造纸术是东汉105年的事情,可纸真正大规模推广是什么时候呢?

  是三国时期的书法大家左伯为了写书法,造更密实的纸,再配合钟繇将方正的隶书演化为楷书,被人接受并追捧后,纸才开始在士族之间盛行,取代了竹简,终于在晋朝时,基本取代了竹简。

  而这时,已经过去了离蔡伦改进造纸,已经过去了一两百年。

  士族地主们掌握大量生产资料后,他们做的事情是什么呢,是享受,是继续屯地,然后再收奴仆供更高级的享受,享受到死时,再把大量的财物埋入墓地。

  他们获得了物资后,都不会拿去扩大生产,而是放库房存放起来。

  简单的说,就是没有消费。

  这对工业的发展是巨大阻碍,他们占据着大量财富,对普通商品更有购买欲/望的贫民却因为被剥削导致的贫穷而被限制了购买力。

  这种情况,就要玩家们把他们积累的财富释放出来,用商业活动进行更深入的资源优化配置。

  这属于思想上转变,否则,光是打倒士族是没有用的,那些有农民有了钱后,干的事情就是拿去买地,又会变成新的地主,于事无补。

  至于玩家能不能掏空这些北地士族,魏瑾是一点也不担心的。

  且不说他们背后有差不多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支持,就算那些士族真的是铁公鸡,大不了她再开展个斗地主业务而已嘛,文斗搞不定,武斗总行。

  不能因为她显得比较无争,就让人觉得可欺了。

  真当资本主义的铁拳不存在啊?

  ……

  南口村,是太行八陉最北的一条,是连接塞外与华北平原最近一条要道,从这里向南四十里大地,就是相对好走的原野,以往总会有胡商在这歇脚,村里有一处商驿接待,一般隔个十天半月才有一队。

  但从年初开始,这里的行商猛然多了起来。

  有胡商专门在这里划出一片区域来修筑城市,还嘀咕着什么张家口,随后的发展,便超过了这些村民的想像。

  他们采伐原木,建起了巨大的,只有砖瓦,没有墙壁的大棚子。

  然后他们在大棚子外边修了一长排一长排的土房,还修了一些大坑,说是用来储存饲料的。

  再然后,他们修整了山间的道路,把一些不好走的山路扩宽,石阶修成缓坡,弄出一条可以让车马通过的步道。

  这些本来需要很长时间,但天知道从哪来的那么多鲜卑人,来了一批吃完了粮食,又继续换了下一批,有些山道太窄花时间,他们还用请了天雷来开拓。

  把这些村民可吓得够呛。

  只用了十来天不到,这四十多里的山路就被开拓的整齐平整,车马往来容易了。

  随后,塞外骡马运输着皮毛肉类,从这里走经过,甚至直接驱逐着牛羊群来到这里,把这里建成了一处交易的市场,随后便一炮打响。

  因着这里离蓟县并不远,北方战乱之后,华北对牛马的渴求已经达到了一个极限,加上曲犁的推广,大量的农民都强烈需求一头牛,或者是骡马。

  只要有那么一头牛,家里就能多出几个劳力,多出来的劳力,就可以加上“北方渤海”商会,他们家的活特别多,而且不像当初的王浚那样,干活没钱不说,还得自包路费伙食,如今的劳役,那都是有钱赚,有饭吃,甚至还会得些手套布鞋之物,被他们称为“劳保用品”。

  如今,这些农人对参加的北方劳役超有热情的,甚至每个村招人时,玩家可以像大学招聘会的面试官一样,在其中挑挑捡捡一番,选中一个就能让人开心半个月。

  有的一家人干上一个月,赚到的钱就能买一头小牛犊,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的想事情。

  然而现在不一样了,肖妃在搞的南口镇大市场,打着“没有中间商赚差价”的牌子,开始在这里大肆倾销。

  这两年她可没在草原上只顾着刷年轻人好感度,而是升级了牧场,开始了牛马的圈养。

  她教会了鲜卑部族们每天早晚两次清理牛圈,卫生直接关系到牛马生长和防病的作用。

  同时,她告诉牧民们要注意牧草的好坏,牧草都是在下午收割以免沾太多露水导致腐坏,牲口的饮用的水一定要过滤,冬季尽量给饮温水等细节注意。

  还有牲口注意密度和隔离,一但发现有病,立刻就要选出来,绝对不能轻视等等……

  这些细节能大大地提高牛马的成活率与出栏速度,很多部落不远千里过来求取真经,把她的威望刷了又刷,加上和畜牧配套的深加工产业,她治下那些原本朝不保夕的牧民们生活水平爆发,已经开始突破温饱,向小康迈进了。

  这种情况下,按女神的要求,把牛羊赶过来卖,是事吗?

  完全不是好吧!

  如今的草原上,肖姑娘说的,那就是对的,谁敢说不对,先问问那些鲜卑人的弯刀答不答应!

  而将画面向东拖曳,两名玩家在经过一个月艰苦跋涉,来到了辽东半岛。

  辽东属于平州管辖,平州一共有五个郡,不但辽东、还有大半个朝鲜半岛的统治权,后来平州被撤销,其地都属于幽州,也就是说,如今从道义上来说,这里的土地都归魏瑾所有。

  但是吧,这年头,晋朝的诏令大家都是选着听的,辽东本地的郡守,肯定不会轻易地把屁股挪开,为防止辽东生乱,魏瑾就没有轻易动辽东各地的郡守。

  如今辽东的最高军事领导,是李臻,就是对王浚约定匡扶晋室,结果发现对方人设崩塌后,立刻脱粉回踩那位,他在辽东经营多年,在夷族中素有威望,王浚一死,他在辽东便一家独大,不过他还是忠心的晋粉,给魏瑾来的信件时,问的都是“你对现在的局面怎么看?”“你可以立一位新帝我来支持你啊!”“你说我该怎么办?”之类的试探。

  魏瑾的回复是我不想惹这麻烦,也不会不强迫吴王父子,谁能做通他们工作,我也不会阻止。

  这种淡定的态度反而让李臻放心下来,甚至开始向幽州理所当然地讨要起粮草来——之前王浚就是想用粮草来控制他,才让他和对方交恶的。

  魏瑾清楚他的作用,没有什么话,直接给他拨去了供数万士卒半年的粮食。

  辽东是幽州东边的门户,历史上,李臻是输给了王浚,身死族灭,之后东夷人攻占了辽东所有的郡县,杀死士人百姓,连辽东都被高句丽占据了三百多年,杨广收复辽东时被打得鼻青脸肿,到李治武则天才收复,以至于思密达们在编写韩国历史时,把这个小国大吹特吹,把它在历史书上的疆域划到了华北去。

  这种事情必然是不能发生的,所以和粮草一起过去的,还有两名玩家。

  不过来到襄平时,林钟期的表情明显是失望的。

  “这城真小,”这个话唠看着那依山而建的城池,抓了抓脑袋,“这看起来就是个城堡呀,还没有故宫大吧?还有这边的河谷都没有开发啊,辽河下边都是一片大滩涂,这搞开发怕是难哦,大佬我觉得咱们现在回渤海那圈还来得及,要不然走吧……”

  希银白了他一眼,默默地拿着魏瑾给他的推荐文书进了城。

  这狭小的城市更像是个坞堡,街道狭小,气味逼人,房屋大多老旧腐朽,街上的贫民乞讨者甚多,和段氏鲜卑那靠着海港略有盈余的辽西比起来,辽东这边,说是贫困山区,一点也不为过。

  希银没有耽搁,直接去求见了如今的辽东之主,李臻。

  这位老头也六十出头,须发皆白,面色严肃,身着戎装,在看完魏瑾递来的文书后,咪着眼打量了他一番。

  “渤海公命吾为辽东太守,荐你为吾丛事,”他沉吟了一会,才缓缓道,“老夫不通政事,但辽东诸夷,复杂无比,你先熟悉文书罢。”

  希银点头:“在下谢过郡守。”

  ……

  “大佬,怎么办,这老头不相信我们啊!”林钟期在朋友旁边嘀咕道,“时间只有一年啊,渤海那边都已经挖了十几个矿了,金矿都被徐策找到了,我们可不能落后啊……”

  希银白了他一眼,道:“把你的钱给我。”

  林钟期一呆。

  希银看着他,四目相对数息,后者委屈地点头。

  于是这两万块的钱,成为二人的启动资金。

  “可是这点钱,有什么用呢?”林钟期放飞想像,“招兵买马?还是买入卖出?又或者我们在这炒地皮?还是其它的……”

  希银无奈拿了手上饼子堵住他的嘴,去找了李臻的儿子。

  ……

  “什么?找一万名夷人奴仆?”李成有些为难地,无奈地喝着茶水,“这却是难了些,虽说夷人私下相互攻伐,但难以治理,这么的人,一时半会,根本……”

  奴仆?明明就是奴隶嘛,但东夷各部攻伐贩卖都是常事,买上十个百个无关紧要,一万人太多了,他不想找这个麻烦。

  “一百万钢钱。”希银平静地道。

  李成一口茶水就喷了出来,不敢置信地看着他,他知不知道这是多大的数字?

  辽东一年的田税都没有这么多!

  “我出两万订金,”希银仿佛说的只是两块钱,“只要看到了人,剩下的钱立刻给你。”

  李成迅速计算了一下,按一百万的购买能力,哪怕他只吃一小半,也足够自家势力再扩一波了,虽然麻烦一点,可巨赚啊,于是抬起头:“这,我得要一个月吧……”

  “半个月看到人,我再加半成价。”希银道。

  “行。”虽然这样需要他一个部族一个部族地找过去,但也是值得的,李成觉得可以。

  希银一番道谢,并且当场给付订金,和他签定了协议。

  随后便在网上发了个贴子,称自己已经找到到一万个劳动力,发了李成与他的文书截图,表示愿意将这些劳力转让,有要的吗?

  此话一出,瞬间惊了一片,因为渤海的激烈竞争,如今劳力如此紧缺,这位老大是搞了什么,能一下就拉到这么多人?

  但立刻有十几个人私密,表示愿意给钱,价格好商量。

  一番后好商量,希银选出价最高的,抽了两百万中介费,保证一年的劳务输出,而对方要在十五天内带钱来辽东,过了时间就找别人转卖了。

  对方保证,只要你有,只要你给,那钱不是问题!

  ……

  十五天后,林钟期有些恍惚地看着大船从海上送来的巨款,第一次说不出话来。

  刚刚那个团队直接加入了他们组队,愿意提供所有的支持,这一万人也全部留给希银,只求后边得到名资后拿到自己需要的号就行,不够的话,他们随时可以再用“RMB”收购钢钱。

  “好了,启动资金有了,”希银摸了摸下巴,“矿产非常多了,幽州这么多玩家收人,肯定会影响到春耕,粮价会有一波大涨,接下来,开垦辽河吧。”

  “可是,来得及吗……”

  “来得及,这里人还不知道种水稻呢,南方大米送到北方价格本来就高,我们在这里种水稻就有先天就有优势,价格是靠供需关系来定的,”希银微微一笑:“开矿快是快,可如今冶炼根不上,哪怕根上了,市场也会饱和,必然会价格暴跌,我们不用太快,跑赢其它人就够了。”

  一年开发完辽河平原是不可能的,但,够用就行。

  黑土地的威力,他可是清楚的很呢。

  遥远的海外,严江正在一张地图前,给面前坐着的一众船长讲课。

  在海运这方面,地中海的文明简直是上帝给饭吃,地中海的长度足够放下北京到西藏的距离,而且风平浪小,希腊时代亚历山大就能出百艘战舰到波斯湾补给。

  到了凯撒屋大维时,更是能六百艘船来个七八万人的海战。

  而到后来,他们的船可以用季风越过印度洋。

  但是的,他们的贸易路线只到斯里兰卡,因为再向东,航线就被中南半岛挡住了,泰国缅甸那一带,如今还是土著,没有贸易的必要性——他们总不能买香蕉榴莲回去。

  而顺着中南半岛下去的马六甲海峡,超窄就不说了,关键是那里方属于赤道无风带,去了就得在水里漂着,欧洲的商船并想去试试东边到底过不过得去。

  更重要的是,从马来半岛到泉州,那里盘踞着世界上36%的台风,夏天顺着印度洋季风贸易过去的话,正好是农历七八月份——那时节的台风,大家都懂的。

  但这些对严江来说都不是问题,只要别去印度贸易耽搁时间,五六月份到那边没有问题,没有风,不是有浆帆船么,而且马六甲海峡并不是完全无风,而是风小,有时需要等风。

  至于台风,只要能做个简易的水银气压计就可以预测,气压高时天气晴朗;气压降低时,将有风雨天气出现,台风右边风圈就是它的路径,看准方向极时躲避。

  当然,这些都不是万全的,可航海嘛,哪有万全的保证呢?

  “请问大人,”一名波斯船长小声问,“我们送什么货物去东方呢?”

  严江思考了一下:“就,胡椒吧。”

  如今的江南都没怎么开发,更别说两广了,胡椒这种热带产物,都是靠的进口。

  没有人会不喜欢。

  这时,一名官吏走来,悄悄对他道:“有罗马的船队,想加入您的商队。”

  “多少船?”他问。

  “三百多艘,红海一半的船,都过来了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ishu9.com。笔书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bishu9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